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日]涩谷正[1] 纪方雄(译) Kohei Saito
机构地区:[1]日本鹿儿岛大学经济学部 [2]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23年第2期23-32,共10页MARXISM-LENINISM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MEGA^(2)视域下的东亚《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辑传播史研究”(17CZX0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时间,长久以来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其中以巴加图利亚、陶伯特和瓦西娜等MEGA^(2)Ⅳ/3卷编者的意见最具代表性。巴加图利亚将提纲的写作时间推定为恩格斯到达布鲁塞尔不久后的1845年4月。陶伯特立足于赫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以及同时期学者对《神圣家族》的回应,将提纲的写作时间推定为1845年5月中旬至7月初。以瓦西娜为代表的MEGA^(2)Ⅳ/3卷编者则将马克思与克利盖的论争视为写作提纲的直接契机,同时考虑到布鲁塞尔时期文献目录的写作时间,将提纲的写作时间推定为恩格斯到达布鲁塞尔之后的1845年4月至5月。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马克思早在《神圣家族》中就已经初步产生了批判费尔巴哈的意图;第二,马克思与克利盖的论争以及赫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促使马克思彻底反思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后黑格尔哲学;第三,附于提纲之后的文献目录写于曼彻斯特之旅前,可能耗费了马克思相当长的时间。简言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应该写于1845年4月中旬至5月末。
关 键 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4-1847年记事本》 MEGA^(2)Ⅳ 3卷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