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孟庆宇 Meng Qingyu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23年第8期32-40,共9页MARXISM-LENINISM STUDIES
摘 要:在退出《莱茵报》后的一两年间,马克思的政治研究大致经历了环环相扣的三个阶段:一是“政治学批判”阶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现存稿);二是“政治史批判”阶段(《克罗茨纳赫笔记》《国民公会史》《勒瓦瑟尔(回忆录)笔记》);三是“政治批判”阶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加工稿、“小册子”计划)。从考证结果来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现存稿与《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关系并没有吕贝尔、陶伯特所设想的那样密切。另外,阿多拉茨基等诸多研究者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为《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做法也不妥当。仅仅根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揭示的收入矛盾和劳动异化,马克思尚不能与政治经济学家深入对话。《穆勒笔记》批判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交换、价值、货币、信用等概念,主要依靠的是“普通存在物”与“特殊占有者”的矛盾。综合相关史料来看,《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底稿很有可能不以劳动异化为其论述重点,而是更多地关注政治、经济领域中社会与个体的矛盾。明确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后来批判政治和政治经济学的使命和初心。
关 键 词:马克思 《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 类存在物 普通存在物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11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