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野[1] 林红[1] Yuan Ye;Lin Hong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23年第2期67-76,共10页POLITICAL SCIENCE
基 金:202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绩主义抑或贤能政治?——以理念和制度为中心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1XNH05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优绩主义的概念和相关讨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在新自由主义引领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有关优绩主义的讨论开始增多。优绩主义以能人为本位,强调个人凭借自身能力和功绩获得回报,可以在等级体系中上升到较高的位置。优绩主义在社会成员中制造对机会平等的预期,为精英阶层的形成提供正当性辩护,某种程度上调节了西方社会中精英和民众的关系。然而,在新自由主义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优绩主义却成为一种利用“能力—功绩”差异来巩固等级秩序、美化精英统治的政治论述,成为优绩精英自我维护的政治工具。21世纪以来,由于西方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悬殊、社会阶层不断固化,中下层民众开始质疑优绩主义的合理性,他们聚集在反建制派的旗帜下,反抗被优绩主义固化的等级秩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