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性认识理论的中国立场——以故意说与责任说之争为中心  

The Cognition of Illegality in Chinese Perspective:Centered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heory of Intent and the Theory of Responsibili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俊 Wang Jun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2]苏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3年第1期102-115,共14页criminal law

基  金: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法定犯时代下空白规范的刑法认知问题研究”(18YJC82006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讨论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归属具有重要意义,刑法理论应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及司法实践的现状,明晰故意说与责任说的立场选择。我国《刑法》第14条采取了实质故意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6条也无法为责任说提供依据,故应当认为我国刑法偏向于故意说的立场。在学理上,责任说存在许多疑问,它所建构的责任故意的概念,更是难以厘清其与违法性认识的关系。放弃责任故意的概念,将容许构成要件错误归属于违法性认识才是正确的方向。但现有的故意说其实均存在疑问,无论是事实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最终指向的都是行为人对法规范的态度,都应作为构成要件故意的内容。采取故意说,只要合理运用未必不法认知的概念,不会产生刑事政策上的问题。司法机关完全可以采取故意说,扩大故意的认定范围,以实现法定犯时代合理出罪的需要。

关 键 词:故意说 责任说 违法性认识 责任故意 未必不法认知 

分 类 号:D924.3[政治法律—刑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