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自由:对镜图中的视觉理论与复数媒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欣萌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美术大观》2024年第4期81-84,共4页Art Panorama

摘  要:对镜图像作为一类中国绘画中的典型母题,愈发成为视觉性议题下的常见引述。按照画中面孔的呈现形式,对镜图像可以分为四类,以镜中像呈现面孔使得镜像成为人脸实质意义上的替身,与窥视意味紧密相连;画中同时出现画像与镜像,不可避免地导致空间真实性的谬误,并显示了画家创作自主性的实现。按照图像生成以何种效果为依归,对镜图像可以分为三类,镜像乱真为画像之时,镜中像转化为皮尔斯符号学中的“指示”,对镜子形成固定化的功能指涉,并成为“图像—媒介”关系的注解;画像乱真为镜像之时,镜子失去作为纯粹媒介物的“空”之状态,实现对画中人物“双身性”的强化,与绘画题材的阶层属性密不可分。在17—18世纪的对镜图像实践中,日本江户画家所开创的“双镜图”与中国戏剧插图中的“对镜写真图”共同展示了对“复数”媒介的再现,这种表现形式抛弃“单数”媒介所表征的、男性占据话语权的“一元”世界,将女性的形象还给自身的目光,让女性确立自身为主体。它的产生与17—18世纪女性与外在世界的互动及女性身份政治的变化密切相关。然而,这样的表现形式并非意味着女性在绘画中的“解放”。

关 键 词:对镜图像 中国绘画 日本绘画 女性 媒介 

分 类 号:J205[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