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盛豪 刘诚林 孙晓峰[1] 李建[1] 季东凯 蔡一帆 丁嘉圣 

机构地区:[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出  处:《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年第9期87-89,共3页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基  金:苏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医学应用基础研究)指令性项目(SKY2023083);张家港市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指导性项目(ZKYL2212);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攀登计划项目(ZJGSYY001)。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应用于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7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TBI后的第1周内(1、2、3、4、5、6、7 d)、第1周(14 d)和第3周(21 d)行TCD检查,计算血管痉挛指数,分析血管痉挛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并比较不同轻、中、重度TBI组别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TBI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进一步评估中重度TBI患者血气分析中钙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和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结果:最终有效病例60例,轻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中度TBI,中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重度TB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TBI血管痉挛发生时间晚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TBI的管痉挛持续时间短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TBI患者发生血管痉挛后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发生血管痉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应用于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发生时间越早,持续时间也越长;TBI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更高;中、重度TBI患者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患者钙离子浓度呈负相关。

关 键 词:颅脑损伤 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分 类 号:R445.1[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