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暨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出 处:《江海学刊》2024年第3期112-122,共11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政策路径研究”(项目号:22AZD04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新型城镇化推进战略中的重点群体,农民工的就业及其职业培训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从供求视角来看,政府主导型的职业培训面临着供需失衡的困境。政府农民工培训政策的理想化设计、培训机构形式合规实质牟利的服务生产、参与培训的农民工对培训的“没用”评价与低参与率是现行政策下农民工职业培训供需失衡的行动场景。培训规则漏洞下政府对培训机构的监督考核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及培训—就业衔接机制未建立且未明确主体责任;职业培训的准公共属性凝合了培训机构与农民工供求合谋的利益点;培训机构在政府考核监督不力和农民工选择、反馈不足的上下双向失灵的情况下,敷衍应对政府考核,忽视农民工需求,压缩培训成本,通过低质重复的“流水工厂式培训”达成其牟利目标,从而导致培训供需失衡的发生。破解之道是构建参与主体角色清晰平等、培训内容分层分类优化、培训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培训过程多方监督协作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供需平衡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