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净柳 Jiang Jingliu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部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摘 要:印度密乘佛教自9世纪以来开启的哲学转向,为密教仪轨修持从根本上确立了大乘佛教见地,赋予其在后世延续与发展的生命力,亦奠定密乘佛教至今仍在大乘佛教体系里占有重要位置的合理性。本文尝试借用一个16世纪的经典藏文文本《六法摄要笔记》,阐明“四释”诠释学理论在“六法一大手印”法系中的广泛应用是如何支撑密乘佛教哲学转向在藏地的持续深入发展。研究表明,《六法摄要笔记》已将传统大乘佛学对究竟证境的哲学化表述清晰运用于对密乘仪轨的诠释中,这不但昭示了密教实修所趣证的境界与传统大乘显教哲学所描述的境界无有分别外,实际也从客观上为作为“不共大乘”(thun mong ma yin paitheg chen)的密乘修习在“共通大乘”(thun monggi theg chen)内确立了其生存的正当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