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会修 Sun Huixiu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中共党史研究》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CPC History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藏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2&ZD02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早期中共接受共产国际指导已为学界熟知,不过后者如何指导却是习焉不察而又颇具分量的学术问题。总体而言,共产国际在早期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指导中共:一是经常性地派专使赴华;二是通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传达指令;三是招收中共党员、团员赴苏联的革命大学学习,而后充任中共各级重要干部。前两种方式较为直接,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赴华专使的临时性和文化差异容易造成沟通不畅,而中共代表团又远离祖国,共产国际的指导存在诸多问题,中共早期出现的路线偏差与此不无关系。第三种方法需持续投入精力,见效较慢,但有利于中共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模式发展,符合苏联的长远利益,故共产国际积极推动。20世纪20年代,约有3000余名①中共选派的学生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以下简称“东大”)、莫斯科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②、列宁学院、列宁格勒军政大学等院校读书,他们后来成为影响中共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7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