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读”到“札记”——茅盾晚期批评文体的生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肖进 

机构地区:[1]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出  处:《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2期98-100,共3页Literary Studies Digest

摘  要:一、《夜读偶记》的“前文本”在写于1959年的“后记”中,茅盾明确承认,《夜读偶记》最初动笔的原因,就是想解决现代派问题。这个动因,与茅盾对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思潮动向的关注有关。现代派作为20世纪初期兴起于欧洲的艺术流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得到快速的发展,很多欧洲左翼知识分子本身就是现代派的艺术家,如阿拉贡之于超现实主义,马雅可夫斯基之于未来主义等。

关 键 词:马雅可夫斯基 批评文体 左翼知识分子 《夜读偶记》 阿拉贡 文艺思潮 前文本 超现实主义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