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文宪[1]
出 处:《许昌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摘 要: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文明”存有争议的原因,是把文明(civilized)、文明社会(civilization)和国家(civitas)三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造成的。“文明1”大致相当于英语civilized(文明的)。文化是人群的生活方式,但是不仅彬彬有礼、琴棋书画、轻歌曼舞、美味佳肴是文化,愚昧粗鲁、恶俗陋习、野风蛮舞、吃糠咽菜也是生活方式,所以文明1不完全等同于文化,而只有被认可与受推崇的文化才被称为文明。无论古今中外,作为文化的文明1都是褒义的,文明1即“文明”的本义,也是对文化的价值判断。“文明2”相当于英语civilization(文明社会),摩尔根用以指称继蒙昧社会与野蛮社会之后出现的、高于蒙昧与野蛮状态的社会阶段。作为社会形态的文明2当然比蒙昧与野蛮社会要进步,但是文明社会并非一切都是文明的,其中充斥着种种不文明的蒙昧与野蛮,所以不能说文明2就是“文明的”社会。“文明3”相当于英语civitas(国家),是中国学者根据恩格斯的“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得出的概念,系指继部落联盟或酋邦之后出现的社会组织形态。因为不同国家的国体与政体各不相同,有了国家之后并非一切都变得比野蛮社会更文明了,所以作为国家的文明3也不都是“文明的”国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