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晓琼 向莹媛 廖梅红 刘晓欢 谭丽华 程向荣 罗丽香 YANG Xiaoqiong;XIANG Yingyuan;LIAO Meihong;LIU Xiaohuan;TAN Lihua;CHENG Xiangrong;LUO Lixiang
出 处:《江西中医药》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22297);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项目(粤中医办函[2021]123号)。
摘 要: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索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最优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期39例、咽期39例、食管期19例,3个不同分期的患者均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均根据不同分期采用相应的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不同分期患者针刺选穴均为舌三针,观察组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针刺穴位;3周后对2组进行相关吞咽功能评定,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分、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评分(MAS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均有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舌三针的基础上,再根据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不同分期配合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比单纯针刺舌三针,更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分 类 号:R255[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8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