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炎炎
机构地区:[1]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出 处:《黑龙江史志》2023年第9期182-184,共3页Historical Records of Heilongjiang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黑格尔“绝对精神”和“自我意识的人”、鲍威尔“自我意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施蒂纳“唯一者”、“利己主义者”和“神圣精神”等人本主义思想的批判,其自身人本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从“现实的人”出发,关注人的本质,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的现实问题,究其根源是对学生这一“现实的人”的主体异化和关注理解不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体现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缺乏效果进行改革创新。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9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