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境中的传统功夫论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Kung Fu Theory of Confucianism(Conversation by Writ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倪培民 Ni Peimin(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机构地区:[1]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

出  处:《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摘  要:“为往圣继绝学”一直是儒家知识人自觉担负的历史文化使命。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组分之一,儒家功夫论所探求的是如何通过种种身心修炼,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进而惠及他人、社会乃至与整个宇宙和谐共生。这一学说在以孔、孟、荀为代表人物的先秦儒学中已基本形成,在程、朱、陆、王为代表人物的宋明理学中更是后出转精、洋洋大观。历史地看,此种以心灵转化为特征的功夫传统,不仅是历代儒者念兹在兹的“圣学血脉”,也构成了中华民族追求自身完善的精神动力。然而,百年中国,沧桑巨变,在西方现代、后现代文明的卷裹力量下,现代人已总体上失去了那种成圣成贤的特定历史语境,不仅面临着价值多元化乃至意义虚无等所带来的诸多内心困苦,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尤其加剧了人们的“节日感”与“末日感”,传统功夫面临着被“解构”的危险。当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可以预防打击犯罪,当用以意念控制的电子芯片可以植入人脑,当人类增强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那么,历代圣贤苦苦构建的“慎独”“致良知”等心灵转化功夫,又究竟价值何在,优胜何在?我们又将如何重新审视这一功夫传统的返本与开新?怀揣着种种困惑和忧患意识,本刊特别邀请在此领域有长期研究的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倪培民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杨儒宾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王正教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就儒家传统功夫论的历史演变、内涵特色和当代价值,在当今面临的挑战与契机,以及如何实现这一传统学说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话题,分享他们的认识与思考。

关 键 词:价值多元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创造性转化 打击犯罪 台湾清华大学 现代语境 电子芯片 创新性发展 

分 类 号:D2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