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方的“可对话性”——基于自然灾害中多元主体议程属性网络的关系探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董旭 宫贺[1,2]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  处:《新闻记者》2024年第4期3-17,共15页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集体效能路径下社区传播与对话机制研究”(23BXW03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社交媒体时代,自然灾害情境产生的“信息赤字”以及溢出属地边界的舆情关切,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媒体的对话能力提出了不同于常态情境的要求。本研究以网络议程设置作为理论框架,以“可对话性”作为理论指导,补充多元主体视角,在控制了中央媒体的影响下,将地方政府、地方媒体与公众三大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二次程序指派法,探查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三类主体议程属性(实质与情感)网络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自然灾害中,公众侧重“求救”的情感性议程,地方政府侧重“施救”的实质性议程,二者能够实现“求-救”的对应,但地方政府还需注意与公众共情;地方政府与地方媒体议程属性网络相互正向影响,然而,地方政府未对公众议程属性网络产生显著影响。地方媒体在第一阶段(爆发期→下降期)正向影响公众的议程属性网络,然而第二阶段(下降期→消退期),这种影响不再显著,且此时公众对地方媒体的议程属性网络产生了负向影响。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发现的可能解释、地方政府与媒体“可对话性”能力建设的可能方向。

关 键 词:自然灾害 网络议程 官民对话 媒体议程 社交媒体 网络议程设置 

分 类 号:D630[政治法律—政治学] G206[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