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闫月珍[1] Yan Yuezhen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文学物候传统的文献来源与早期形态”(23AZW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文心雕龙》将动物引入阐述,借由动物之动态行为、静态特征以及人对动物的经验这三种方式,对文学作出具象化、蕴含生命力的解释。在《文心雕龙》中,刘常用动物之高翔来形容文章的飞动之态,以动物的生命之气来类比文章内部的生动气韵;用动物纹理来讨论文学的起源、文章的辞采与风格、文质关系;用动物所呈现的季节之变来讨论文学创作的四时经验,动物的运动与鸣叫行为成为文学经验,由此形成物候入感的方式。《文心雕龙》的动物运用并非仅是修辞的方式,而是一种动物命名主义。动物成为文学经验不可或缺的经验,这打通了自然之动物与人文之文章之间的联系。《文心雕龙》呈现了中古时期的动物审美观念,动物的生物学属性与审美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刘对文学命题的命名过程中,我们可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作为参照。在这个意义上,动物提供了不可替换的生态学视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