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之路:“有用性”与“可用性”——基于一个山村60年道路建设的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红艳[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28-38,共11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研究”(项目编号:21AZD144)的研究成果。

摘  要:对一个传统村落而言,为了改变原有的现状、突破村落发展的瓶颈,拥有通往外面世界的道路是关键因素之一。现有道路研究框架多集中为社会空间与交通工具的维度,将历史维度与乡村社会的文化、经济与基层治理等因素融合在一起的研究较为缺乏,从这一维度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下乡村发展与治理的困境。通过对一个山村60余年修路历程的叙述,借助海德格尔物的显现的概念,在解读乡村道路“成为交通工具”“成为媒介”的过程后,可以发现:在作为交通工具之路和作为媒介之路之间,道路展示出“有用性”与“可用性”的特征;乡村社会在道路的演变中,呈现出从“缓慢变迁”到“拐点发展”的态势,这种演变使得乡村社会的道路建设之60年的历程在时空维度呈现出被压缩的特征,其所带来的影响力,还需要在未来的乡村变迁中继续观察。

关 键 词:“媒介”之路 有用性 可用性 物的显现与秩序 时空压缩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F542.8[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