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圭武[1] Song Guiwu
机构地区:[1]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出 处:《江汉论坛》2024年第6期14-20,共7页
摘 要:由于经济学研究既涉及实证问题,也涉及规范问题,许多命题或主张囿于研究者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分析工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片面性。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既是研究问题的前提之一,也是研究问题的目的之一。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经济资源的每一次重新配置都应尽可能确保最弱势群体利益不受损这个底线。坚持底线标准的好处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容易取得社会认同、能够有效推进社会公平和效率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不仅要考虑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要考虑提高非劳动资源要素的生产效率,尤其对于劳动要素相对丰裕的人口密集型国家而言,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基于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来确定政府行为的边界,高度关注共同富裕问题。从学科建设的视角看,需要树立大学科观,匡正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些不合理假设或自主命题。
分 类 号:F0[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5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