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晓华[1,2] 王啟泽 Huang Xiaohua
机构地区:[1]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2]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
出 处:《江汉论坛》2024年第6期103-111,共9页
基 金: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小说修辞的认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ZD023)。
摘 要:罗兰·巴特文本理论对文本独立性的强调,表面上带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然而,通过对读者的接受立场与文本的多重属性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巴特实际上强化了主体的地位,凸显出其人文立场。“可读性文本”“可写性文本”“身体性文本”并不是严格的文本类型划分,而是基于读者作为消费者、生产者、游戏者的接受立场,对文本的适切性、能产性、有机性的不同侧重。只有具有能动性与创造性的读者主体,才能发现并理解文本的多重属性。因此,这种文本理论实际上暗含着一种优化主体建构的人文精神。基于这种人文精神,巴特在探讨了消费者的“可读性文本”、生产者的“可写性文本”之后,提出了“游戏者”的“身体性文本”这一合题,不断提升对读者主体建构的要求,使得其文本理论摆脱了形式主义的窠臼,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2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