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义实现的主观主义风险及其应对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范晓唯 

机构地区:[1]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

出  处:《求索》2024年第3期180-187,共8页Seeker

基  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化转型视角下的智慧北京与‘两区’建设融合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DTR060)。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通过构建合理机制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既有研究中依据价值对齐实现人工智能正义的方式存在主观主义的风险,面临技术控制权的不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及对人的尊严的潜在威胁等挑战。因此,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正义观念的社会分析路径上去,探讨人工智能正义的社会构成和实践,构建以技术控制权为核心的权力(权利)机制、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公平分配机制和以维护人的尊严为目标的社会保护机制,以避免新“异化”和以技术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霸权,确保技术进步在推动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其成果能被公平地分享,进而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社会正义 技术控制权 价值对齐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TP18[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C91[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