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培润 樊玥 谢倩[1] 王威[1] 陈清西[1] Luo Peirun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9期204-212,共9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福建农林大学横向科技创新基金(编号:102-KHF20000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编号:CXZX2018087);福建省花卉苗木品种引进与研发创新项目(编号:H2014015)。
摘 要:以杜鹃为试材,采用析因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将生长抑制剂矮壮素(CCC)、丁酰肼(B_(9))喷施于杜鹃叶片上,对杜鹃进行花芽诱导,研究生长抑制剂CCC、B_(9)对杜鹃花芽外部形态、内部分化结构及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公园绿化用杜鹃花期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喷施不同浓度CCC、B_(9)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花芽提早形成,花芽形成率提高了2.45~15.73百分点,花芽形成时间缩短了14.00~27.83 d,但花芽形成高峰期时间、花芽形成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其中,以2 000 mg/L CCC处理的效果最佳,花芽形成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5.73百分点(P<0.05),花芽形成时间较对照缩短了27.83 d,花芽形成高峰期时间、花芽形成持续时间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CCC处理可显著提高杜鹃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玉米素(ZT)含量,抑制杜鹃叶片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合成,使ZT/GA3、ZT/IAA、ABA/GA3和ABA/IAA值均显著提高。在杜鹃花芽形成过程中,花芽外部形态与内部分化结构存在对应关系,CCC处理能够促进杜鹃花芽分化,增加花原基数量。由研究结果看出,在谢花后30 d喷施2 000 mg/L CCC是诱导杜鹃花芽形成、调控花期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 键 词:杜鹃 生长抑制剂 花芽诱导 矮壮素 丁酰肼 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
分 类 号:S685.210.1[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3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