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mg/次、1 g/次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道理 李胜开 

机构地区:[1]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脏内科

出  处:《山东医药》2024年第15期83-86,共4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对比观察300 mg/次、1 g/次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药物利妥昔单抗选择适宜剂量。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单次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各32例。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单次小剂量组予以利妥昔单抗300 mg/次,常规剂量组给予利妥昔单抗1 g/次,均静脉滴注,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的肾功能(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免疫功能(CD4^(+)/CD8^(+)、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25(OH)D_(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常规剂量组与单次小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6个月两组血清PLA2R抗体、CD4^(+)/CD8^(+)、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清肌酐(sCr)水平均降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25(OH)D_(3)水平均升高(P均<0.05);两组间外周血IgG、血清sCr、PLA2R抗体、25(OH)D_(3)水平、CD4^(+)/CD8^(+)、24 h UP水平、eGFR比较,P均>0.05。与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4.38%)比较,单次小剂量组(9.38%)低(P<0.05)。结论300 mg/次、1 g/次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均能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肾功能及免疫功能,且疗效相当,但300 mg/次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相对更高。

关 键 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分 类 号:R692.6[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