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手术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汤俊峰 凤晓翔 孙良业 龚保军 高庆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安徽237000

出  处:《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4年第5期530-534,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摘  要: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诊治的6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所有患者按标准化常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进行手术,所用椎间融合器均为同一厂家产品。术后第一次复查腰椎正侧位片发现以下任意一点即可判定为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1)腰椎侧位X线片上椎间融合器前端超出椎体前缘;(2)后端距离椎体后缘<3 mm;(3)椎间融合器上下端突破终板进入椎体内;(4)腰椎正位片显示椎间融合器位于椎间隙外1/3。结果 6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发生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55例,占8.5%。根据椎间融合器位置情况分为良好组(593例)与不良组(55例)。两组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椎间融合器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组与不良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诊断、接受手术年度、腰椎前凸角、椎间隙形状和高度、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数、椎间融合器型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良好组与不良组在骨质疏松、既往微创手术史、椎间隙角度变化值、椎间隙滑移距离、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椎间隙角度变化、椎间隙滑移距离及手术方式是腰椎后路手术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动力位片椎间隙角度变化大和滑移距离长、手术方式均是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在手术中必要时需反复C型臂X线机透视以尽量避免椎间融合器位置不良发生。

关 键 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