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然 郑毅[1] 胡靖[1] 章小军[1] 

机构地区:[1]安庆市立医院骨科,安徽246003

出  处:《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4年第5期534-53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摘  要: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及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3—2023-02诊治的112例OVCF,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54例采用PKP术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疼痛VAS评分、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骨代谢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的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矢状面偏移、胸腰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和骨盆入射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矢状面偏移、胸腰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和骨盆入射角均小于对照组,而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β-CTX、T-PINP水平的组间、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β-CTX、T-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恢复以及骨折愈合,疗效良好。

关 键 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 脊柱-骨盆 矢状面平衡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