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框的画框:《24幅画面》中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非创造之道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 褚儒(译) 吕真(译) 

机构地区:[1]不详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世界电影》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World Cinema

基  金:2020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现代化主义电影的历史与美学研究(1920-2020)”(项目编号:20YSC008);南京市社科基金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1YB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我并非承认或否认自己照此为之,但我确实相信(罗伯特·)布莱松的创作之道,即做减法而非做加法。——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绪论作为1979年伊朗革命的余波,伊朗国家电影应运而生于如此条件之下:伊斯兰教禁令反对窥淫癖男性凝视,导致一种新的电影语法的产生,即“否定植根于好莱坞传统的窥视癖成规,引入承认观众在场的疏离元素”①。

关 键 词:布莱松 阿巴斯 电影语法 窥淫癖 基亚 窥视癖 男性凝视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