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吕庆春 Lv Qingchun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 [2]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云南大学)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善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研究”(21BSH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以宗教批判为前提批判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政治国家和社会。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尘世苦难的批判的胚芽。宗教作为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将神的本质最终归结为人的本质。现实世界是宗教虚幻反映的本源,宗教是人的现实苦难情感和抗议。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就是反对以宗教来麻醉人的那个世界的斗争。政治解放使政治国家与宗教分离,是实现人的解放的一大步,但又是不彻底的人的解放。由于政治国家没有废除私有制,并被异化为私有财产的维护者,社会奴役和不平等仍然存在,宗教仍然起作用,成为人的精神栓楷。这就必须转向对政治国家展开批判,批判其所表现出的私有制、教育、职业等方面的特殊本质。政治国家只有超越这些方面的特殊因素,才具有普遍性,人才能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只有通过彻底革命变革私有制的社会才能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解放,使人从宗教的栓楷中解放出来,废除宗教,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