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艳秋 王晓东[1,2] 张丽 耿柳婷 毛庆丰 李艳肖 朱梦洋 徐兴源 张宏宇 张春兰 刘鹏[1,2] Chen Yanqiu
机构地区:[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2]科尔沁沙地生态农业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通辽028000 [3]内蒙古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通辽028000 [4]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0期91-97,共7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科尔沁沙地生态农业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MDK2022024)。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鲜食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在基本保证鲜食玉米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增收饲用大豆,收获后玉米秸秆和饲用大豆混合青贮,有效增加了土地收益,提高了鲜食玉米产业链的同时,有效解决了2种作物争地的矛盾。为探明鲜食玉米-饲用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田间配置,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鲜食玉米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D1)、5.25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饲用大豆种植设1个密度,为15万株/hm2。种植模式为副处理,分别为单作鲜食玉米(P1)、单作饲用大豆(F)、玉米大豆行比2∶2(P2)、2:4(P3)、4∶4(P4)、6∶4(P5)。测定鲜食玉米、饲用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鲜食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种植模式对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大豆盛花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鲜食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有着较强的互作效应。其中,苗期玉米D3处理的SPAD值较D1处理显著增加了34.01%;苗期玉米D2处理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和平均蒸腾速率较D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61.82%和29.05%。玉豆行比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影响有所差异,大喇叭口期玉米SPAD值在P4处理达到最高,SPAD值为23.84;玉米苗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在P5处理达到最高,为26.77μmol/(m^(2)·s);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平均蒸腾速率在P3处理达到峰值。各种植模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或先增后降,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玉米、大豆行比的增加,玉米产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D3种植密度下的P5处理除外)。综合分析,在试验区生产条件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为5.25万株/hm^(2),同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