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蛟[1] 韩继军 崔士友[1] 陈澎军 缪源卿 Zhang Jiao
机构地区:[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12 [2]江苏省地质局/自然资源部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与可持续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07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0期112-119,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20)3118];江苏省南通市科技计划(编号:MS22021040)。
摘 要:2020年6-11月,在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地区选择南粳5055(V1)和扬农稻1号(V2)开展水稻种植试验,设置6个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即清水处理(CK)、禾稼春处理(L1)、真打粮处理(L2)、碧护处理(L3)、硝钠-萘乙酸处理(L4)、1.4%复硝酚钠处理(L5),旨在研究沿海滩涂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外源物质喷施的响应效果。结果表明:(1)水稻种植过程中灌溉水盐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78~1.12 g/kg, 2个水稻品种生长期间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幅度均在1.10~1.90 g/kg;(2)与CK相比,L1、L2和L3处理下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V1产量分别提高了7.73%、7.05%和7.30%(P<0.05),V2产量分别提高了5.33%、4.24%和5.45%(P<0.05),但各喷施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各喷施处理对滩涂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水稻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L1处理对水稻千粒重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L3与L5处理对每穗粒数和实粒数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3)L2和L3处理下水稻品种扬农稻1号的着粒密度显著提高(P<0.05);各喷施处理对滩涂水稻一次枝梗性状的影响会随品种有所差异,但各喷施处理对滩涂2个水稻品种的二次枝梗性状如枝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L3和L5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的二次枝梗总粒数和实粒数均有显著的提高;(4)相关分析表明,整体而言滩涂水稻每穗粒数均与水稻二次枝梗性状有关,特别是二次枝梗总粒数和二次枝梗实粒数。总之,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外源物质禾稼春、真打粮和碧护喷施处理主要是提高了滩涂水稻的千粒重以及每穗粒数(特别是二次枝梗性状粒数),进而提高了滩涂水稻产量。因此,在滩涂地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种植水稻可通过适宜喷施外源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的不利影响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