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代码理论和符号生产理论用于解析文本——以《玫瑰的名字》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夏青 

机构地区:[1]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出  处:《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6期8-10,共3页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摘  要:2005年,艾柯在乔姆斯基之后高居全球最著名的百位公共知识分子的第二位。除了作为一位文学和语言学理论的学者之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在西方学术界,《符号学理论》是一本权威性的著作。艾柯的符号学同时也被称为文艺符号学,认为语言这种交流系统是建立在意指系统基础之上的。他把对语言的理论研究推广到除语言之外的文化系统之上。这本书除了符号本身的理论,还有用于研究意指的代码理论,以及用于交流的符号生产理论。但其关于意指的思想理论要比叶姆斯列夫和皮尔斯的符号理论更先进和灵活,尤其在分析后现代作品时,表现出了极大的适用性。他的小说《玫瑰的名字》是典型的后现代时期的作品,备受读者的喜爱,中外许多学者对该作品做了分析和解读。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玫瑰的名字》是艾柯符号学、阐释学、美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实践和运用。中国学者用艾柯代码理论和符号生产理论分析该小说中的侦探情节的作品少之又少。现基于艾柯的代码理论和符号生产理论,以《玫瑰的名字》为例,用作品和理论解释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艾柯的学术思想。

关 键 词:艾柯 《玫瑰的名字》 代码理论 符号生产理论 

分 类 号:I561.074[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