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炜[1] Wang Wei
出 处:《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7-27,共11页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14ZDB073)。
摘 要:“真”这个字不见于六艺类的书籍,它更多地出现在诸子类的《列子》《庄子》等著作中。先秦时期,围绕“真”组合而成的常用词语是“真伪”;“真”与“伪”相对立,指向的是自存、自有、自在的非“人为”状态。秦汉时期,“真”与“假”这两个字才出现在共同的语境中,但它们只是并置在一起,尚未生成同构异质、相互背反的关系。厘清“真”在原初之时的质态、功能、使用规律以及它在汉代的转型与转义,我们才能把握这个词在明清之际作为重要的诗学概念、在近现代作为文学学科核心术语的深层义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