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树花雨——菩提树与中外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啸虎 刘书坪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2]云南省开远市开远行知高级中学

出  处:《文史天地》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基  金:2023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秦汉时期的民族史书写研究”(2023-GMI-063)成果。

摘  要:菩提树原产印度,本名毕钵罗树,梵文称Pippala,意译为吉祥。自佛教诞生起,该树就与之结缘。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放弃一切,出家苦修多年,终于在伽耶城外一棵毕钵罗树下沉思默想七天七夜,洞悉了人生苦痛的本原,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在天将拂晓之时大彻大悟,人道成佛。从此之后,该树便被佛教视为圣树,梵文名遂为Bodhi druma,亦可单称Bodhi,意为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楽之智慧,或日觉悟。“菩提树”一词则是中文的音义合译。

关 键 词:王子乔 迦毗罗卫国 文化交融 悉达多 菩提树 七天七夜 

分 类 号:K8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