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华智亚[1] 马丹丹[2] HUA Zhiya;MA Dandan
机构地区:[1]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上海201701 [2]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0444
出 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46-156,共11页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格尔茨阐释人类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22BSH149)。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的社会变迁既是市场经济推动的结果,又与税收制度改革无法分开。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的赋税分配转变,对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土地财政通过开发农业的“多余”土地,创造容纳就业的非正规经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心态、信仰和道德状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商品经济的复苏到发展主义的转型,民族志基于互惠传统为第一阶段的记录和分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对于第二阶段的转型,互惠解释在驾驭土地财政衍生的多重效应、把握权力决策与实践策略之间的复杂互动方面显现出衰减,向权力的象征与隐喻转移,偏重文化的转型。与文化转向相伴随的是转型期政治经济批判不足导致当下意识的消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