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筱一[1] Yuan Xiaoyi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法语文学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9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黑人性”运动虽然与当时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种族运动相关,有其反殖民压迫的一面,但不应该仅仅被视作一场独立的政治文化运动。正是“黑人性”运动将非洲大陆的法语文学写作与加勒比地区的法语文学写作联系起来,使得原来零散的非洲法语文学初成规模,并且突破了地域文学的概念。因此,“黑人性”运动也一向被视为非洲法语文学的起点性事件。还原“黑人性”运动发生之初的情境,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对“黑人性”运动的复杂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做出解释,考察“黑人性”的概念与日后非洲法语文学特质之间的关系,对于非洲法语文学研究来说尤为必要。“黑人性”之所以值得我们关注,是因为它揭示了另一种语言和文学的可能性。
关 键 词:非洲法语文学 “黑人性” 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埃梅·塞泽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