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行髋臼周围截骨术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海涛 宫先旭 刘曙光 梅玉峰 彭侃 李军 

机构地区:[1]西安市红会医院风湿免疫关节矫形科,陕西西安710054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24年第6期523-527,共5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摘  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在形态学上的异常表现主要是髋臼对股骨头的包裹减少,通常伴有较大的颈干角、前倾角以及股骨颈短缩。DDH的发生率为1%~10%,男女比约为1∶6,其中1/4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1]。为了纠正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足,恢复髋关节的正常机械力学,减轻髋关节疼痛,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PAO手术是在1988年由Ganzs教授团队首次描述,但由于手术部位较深,髋臼周围大量的神经、血管分布,对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要求较高,所以医生的经验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2-3]。

关 键 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周围截骨术 髋关节疼痛 家族遗传史 血管分布 颈干角 手术入路 前倾角 

分 类 号:R687.4[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