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性、生产组织变革与后发工业赶超——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德国和俄国的比较研究  

Labor Mobility,Change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s,and Latecomers'Industrial Catch-up: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nited States,Germany and Russia from Mid-19th to Early 2Oth Centuri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倩雨 Zhang Qianyu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3年第5期66-87,共22页JOURNAL OF WORLD ECONOM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美数字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竞争及我国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2CGJ021)。

摘  要:工业赶超是指后发国家在工业领域追赶和超越先发工业国的历史过程,其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技术的报酬递增特性使潜在的后发优势并不必然转变为现实发展动力,后发国家通常只有在技术范式的转换期才有可能实现工业赶超。然而,绝大多数后发国家难以抓住赶超的机会窗口,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只有在生产组织形式相应革新时才能充分获取。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厂再到现代企业制度,主导性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离不开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程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德国和俄国三个后发工业国家对英国的工业赶超历程反映了后发工业赶超的初始条件与核心机制。美国和德国的劳动力要素流动障碍均得到破除,两国发展起与新技术相匹配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由此超越英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主导国和工业领先国。俄国劳动力要素流动则受到严格限制,导致俄国仍保留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被锁定在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应着力破除阻碍劳动力和人才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充分获取工业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和实现后发工业赶超提供强劲动力。

关 键 词:劳动力要素流动 生产组织 后发国家 工业赶超 大国竞争 

分 类 号:F249.1[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