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花淀》到“荷花淀派”  

From Lotus Pond to"Lotus Pond School"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卫东[1] Liu Weidong

机构地区:[1]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168-176,共9页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摘  要:《荷花淀》的写作和成功,是时代、文学、个人性情融合发酵的产物,可遇不可求。1950年代到1960年代,孙犁的风格被研究者凸显,主要体现于对“美”的书写。认为“孙犁的风格是写‘美”的观点没有问题,但忽略了这种风格的“极致”性。“荷花淀派”在1950年代中期已经形成。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荷花淀派”概念正式被提出。孙犁不支持“荷花淀派”提法,采取了“疑信参半”的态度。孙犁在世期间,无论是他本人还是研究者,都因为“疑信参半”的说法,把“荷花淀派”问题悬置起来了。目前的研究,正倒逼文学史对“荷花淀派”做出“重写”。

关 键 词:孙犁 “荷花淀派” 文学流派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