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田耳 TIAN Er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10-14,F0002,共6页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摘 要:一前不久看一篇评论家综论,提及“70后”的创作,认为这一代作家执念于细节的营造,同时也因过于拘泥细节,而未获取足够开阔的视野,也未抵达更为幽深的人性观照。我读罢这一段,脑子迅速扫描我熟悉的一些“70后”作家及创作。作为一个群体,我们起初似乎都排斥“70后”这样笼统粗率的命名,但随着写作的推进,这一代人整体步入中年,“70后”的指称也一直未有更好的替代,慢慢我们开始接受、认领。毕竟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就是一代人。起初感觉这样的命名什么也没说,慢慢觉得它把什么都说了,甚至具有某种预言性质:你们只是整体清晰而个体贫弱的一代人。所以,“70后”老早又被冠名为“夹缝的一代”。相对于晚一点的“80后”,“70后”的个人面孔相对模糊,而“80后”个人仿佛自带一种横空出世的禀赋,比如早一点的韩寒,稍晚的双雪涛,近几年的班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