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西辉[1,2] 金灿荣 Sun Xihui;Jin Canro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北京102401 [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23年第5期36-51,共16页International politics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东升西降与西方战略焦虑及对华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mgczd010)。
摘 要:日本最早明确提出“印太战略”,并积极将“印太”概念和“印太战略”理念推销给特朗普政府。在推动美国接受“印太战略”的同时,日本不断完善和调整本国的“印太战略”,使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这些阶段体现了日本在制定和实施其亚太地区对外战略方面的发展过程,是日本决策层在不同时期对日本所处的国际体系地位及内外环境的认知结果。中日美之间的“复合结构性矛盾”为安倍政府出台和调整“印太战略”的主导变量,“安倍主义”是其中介变量。同时,二战后的历史、中日美实力地位变动和日美同盟关系等因素,决定了日本制定针对中国的战略的机理,这使该分析框架可以细化为几个具体的分析维度,从中日美实力对比、中美的战略意图以及中日美互动关系的角度分解中日美之间的“复合结构性矛盾”,并通过分析日本决策层对上述因素的认知体现“安倍主义”的中介作用。鉴于中日美“复合结构性矛盾”这一主导因素不会改变,且美国采取对华强硬和对日缓和的策略,日本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不会根本废止,但很可能根据大国关系的变化调整“印太战略”的具体目标和实施策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