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志文[1] 李耐 Li Zhiwen;Li Nai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23年第7期17-27,共11页INTERNATIONAL LA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17VHQ006);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XLYC1804006);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政策项目“我国海上搜救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规则驱动的全球海洋治理模式下,构建以国际规则为核心的区域海上搜救国际合作发展方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实践。20世纪末以来,南海国家积极构建区域搜救合作机制,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存在临时性强、规范性缺乏的问题。面临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海上安全威胁,南海国家需要逐步推动搜救国际合作的制度化建构。一方面,围绕南海搜救新问题,需抓住强化内部成员联系、弥合搜救能力差异、明确救援责任、关注战时搜救四个方面的建构内容;另一方面,参考其他国际海域搜救国际合作的制度化做法,选择适宜于南海的建构模式。综合考量南海搜救国际合作发展环境,采取“双边推动多边”的制度化建构模式是更为理性的选择。作为有能力且有责任的南海国家,中国应当从广泛建立双边搜救合作关系、激发国内立法对国际合作的推进效用以及完善自身南海搜救行动能力三个维度入手,积极发挥推进南海搜救国际合作制度化建设的中国能量。
关 键 词:南海搜救 海洋治理 “南海各方行为准则” 国际合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