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华炳 Xu Huabing
机构地区:[1]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310015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3年第6期41-47,共7页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91);中国侨联课题(17BZQK2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YJA770013)。
摘 要:中国是个多灾荒的国度,晚清时期亦不例外。晚清赈济除官赈外,民间义赈亦颇为显著。其中逐渐获得“正名”身份的海外华侨日益成为协赈的新生力量,并在普赈、工赈等环节表现出色。从“丁戌奇荒”到徐海水灾,在全国各地的水旱灾害中,华侨以多种方式募捐赈款汇寄灾区,与国内官赈和其他义赈相辅相成。晚清华侨的跨国赈济行动除近代性这一最大特征外,还呈现出祖籍地施善与跨省际赈济并存,主动捐赈与劝募施赈并存,精英领捐与群体集捐并存,以及注重救助物品的适宜性等特点。具有深厚民族情怀的海外华侨通过赈济,积极参与晚清事务,并获得了官方嘉奖,成为其提高国内政治地位,并与晚清政府构建新型官民关系的重要切入点。
分 类 号:D634[政治法律—政治学] K252[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