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先明[1,2] Wang Xianming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2]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3年第12期83-92,共10页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7ZDA19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鸦片战争之后,从洋务新政到戊戌新政乃至革命重建,在“师夷”的历史惯性中一路求变,形成了中国历史选择的路向,绘就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取向的基线。道成以及同光之后“经世文编”、续编、三编、四编以至新编鐘起接续,从一个“切面”具体而真切地标示了文化演进的趋向。民国之后,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选择为之一变,与当初求西学以自强的诉求相反,开始诉诸于文化自省,以建设本位文化为取向。由《民国经世文编》呈现出的这一文化取向的变动,着实代表着一代文化人的自觉与反省。这一历史方位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提,也是30年代之际“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论争高潮的基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