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晓旋 曲鸣亚 保继刚[2,3] Ye Xiaoxuan
机构地区:[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白云分院,广州510060 [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3]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珠海528406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2023年第12期77-91,共15页TOURISM MANAGEMENT
摘 要: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获取了Flickr平台上2009—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综合运用自适应参数的密度聚类法、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识别出各城市内部的旅游热点区域,对入境旅游流网络的动态结构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①各城市内部的旅游热点区域(AOI)可分为旅游功能类、特定功能类和复合功能类,粤港澳大湾区中存在明显的经济、城市功能驱动的旅游流。②入境旅游流在城市内和城际间的转移方向均呈现出趋向高级别-高功能的“趋高性”流势,在城市内部主要以复合功能类AOI为中心进行转移,拥有复合功能类AOI的城市在区域内部的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强、旅游节点地位相对较高。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间强对流主要发生在高级别城市之间,呈现出“内密外疏,东重西轻”的多层级格局。③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出“多中心共存,广泛联结”的均衡化演进特征,2009-2019年间的网络密度不断加强,联系广度不断拓展,形成了以中国香港为主核心,深圳、广州、澳门地区为次核心,东莞、珠海、佛山为重要节点,其他城市为一般节点的多中心网络结构。本研究兼具区域和城市内部两个视角,基于“点-流-网络”的尺度嵌套框架,丰富了区域入境旅游流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实践上可为促进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