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静[1,2] 侯小富 Li Jing;Hou Xiaofu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2]三亚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3年第3期43-48,共6页ETHNIC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VMZ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基础性稳定性结构,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得以稳态延续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华民族的基础性稳定性结构,体现在各民族共创的5000年中华文明史之中,“大一统”的政治传统为其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构使其进一步得以夯实,各民族在心理上的相互尊重、包容、共享、互纳,从更深层次上维护和滋养着这种基础性稳定性。作为推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基础性稳定性结构仍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出发点。
关 键 词:中华民族 基础性稳定性结构 中华民族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分 类 号:D633[政治法律—政治学] C95[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