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察应坤 Cha Yingku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编辑部,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3年第12期90-99,共10页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摘 要:农村社会的衰败无序是近代中国问题的“灼点”。“村治派”认为,衰败无序的局面是民族文化精神丧失导致乡村社会组织解体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实行“恢复民族精神、保持固有道德的乡村自治”。梁漱溟在王鸿一“恢复民族自信力”的思想主张和米迪刚“中国社会改良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以“自力、礼俗、教化”为核心的对儒家伦理坚守与推崇的思想发展路径。该路径主张在原有中国伦理基础上增加“团体对份子、份子对团体”的义务观念,实践指向是把乡村组织具体办法确定为“村学、乡学”,意在涵养、启发公共意识,发挥公共空间作用,培育公共观念,养成民众组织能力,进而创生出一个新的社会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