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彬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2]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出 处:《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4期139-142,共4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渤海、女真、满洲族源谱系关系研究”(19ZDA180);2022年度黑龙江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创新平台项目“清代黑龙江仕宦群体与边疆治理研究”(145209348)。
摘 要:明末清初东北女真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是民族崛起与清朝建立的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到入关后清廷对东北政策的变化以及边疆的巩固与稳定。后金政权建立,特别是在占领辽沈地区后,鉴于落后生产方式与先进生产力的矛盾,“计丁授田”政策率先实施。在此基础上,以“按丁编庄”为代表的封建大庄园制生产形式也得以确立和扩展,并最终推动女真社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总体上的制度跨越。清初实施“辽东招民授官”的措施,反映了清廷对“龙兴之地”的重视,以及恢复东北经济的尝试。但随着入关后,关内物资的丰富供应,东北女真社会经济支撑的作用大为削弱,清廷政策也随之由开发转为封禁,从而造成此后东北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4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