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志刚[1] 兰思琦 Hou Zhi-Gang;Lan Si-Qi
出 处:《宋史研究论丛》2023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基 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磁州窑的造物思想研究”(HB21YS004);河北省高教教改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视域下高校艺术院系大艺术观教学改革研究”(2020GJJG0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瓷器是中国所特有的艺术标签,而宋元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汝、官、哥、钧、定等官窑作品精雅高贵、风格迥异,而盛产白底黑花的磁州窑则是这一时期民窑的典型代表。作为中国雅文化向俗文化转型的重要物质载体,磁州窑谱写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其器物的绘制与刻花古朴雅逸、率性不拘,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特别是“白底黑绘”的运用拓展了中国诗文、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戏曲等艺术门类的表达空间。磁州窑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宋元时期大放异彩,自有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与审美规约。首先,“文以载道,贯通道器”,即“道”为根,“文”为饰,而成“器”之用的造物理念驱动着这一时期磁州窑器物的传承与革新。其次,雅俗文化的转换与时下审美风尚的陶染,磁州窑器物的造物观与这一时期文化的“裂变”同频共振。笔者试图以磁州窑的造物观为切入点,以文明的“连续性”—“破裂性”为分析工具,探索微观文明与整体文明的同构性,从而揭示中国文明在宋元时期的转型逻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4.1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