畛域·身份·诉请:两宋“不干己之法”之运行轨迹与内在逻辑  

Boundaries, Identities and Appeal: The Running Trajectory and the Internal Logic of “Non-Self-Interested Litig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玺[1] Chen Xi

机构地区:[1]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陕西西安710063

出  处:《宋史研究论丛》2023年第4期73-84,共12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时期官僚叙复法转型研究”(23BFX199);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西北政法大学基层社会法律治理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景德二年曹州“赵谏案”展示了从个案裁判到规则创制的衔接与贯通,立法机构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司法实践成果迅速实施理论转化与规则修订,从而保障法治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同步联动。“严于治吏”与“宽以驭民”两种治理理念在“不干己之诉”中不期而遇,却因案件畛域、事主身份及诉请事由不同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法律效果。公权制约与私权维护在司法、监察和社会治理领域形成了协调与制衡的良性关系。

关 键 词:“不干己之诉” “不干己之法” 行政监察 社会治理 

分 类 号:D929[政治法律—法学] K244[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