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彤伟[1] Wang Tongwei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3期107-116,共10页LINGUISTICS AND PHILOLOGY
基 金: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重大项目(2021CXC30)。
摘 要:曹操墓发掘出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的语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调查发现,“常所V”在汉语史上存在的历史很长,并非仅见于中古史籍。它从东汉早期出现,随后逐渐发展,唐宋元最为流行,明代渐少,清代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中虽已不用,但文言性较强的文献中还有。从历时比较的角度看,“所常V”比“常所V”出现得早;然而,当东汉初期“常所V”出现后,就改变了原来“所常V”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一度有超过或替代原有结构的情况。由同类同义结构中“素/恒所V”类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可知,这类加频率副词的“所字结构”应该以频率副词放在“所”前(即“常所用”式)为优势结构。“常所V”的消失并不是被“所常V”替代,而是受双音化以及韵律节奏的影响而改头换面成了“寻常/日常+所+V”,是其自身的新的发展。曹操墓石牌上的“常所用”完全符合当时的语言特点,可以作为曹操墓为真的一个语言学旁证。
分 类 号:H109.2[语言文字—汉语] 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2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