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发疯”抗争可见性的第三人效果分析:基于微博话题的焦点访谈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柏桦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传媒论坛》2024年第10期31-35,共5页Media Forum

摘  要:基于微博话题“大学生发疯”的焦点小组访谈记录,针对访谈内容预设的“线上高娱乐性”到受访者访谈结果默认的“线下高抗争性”的差异译码过程,以及受访者认为“自身不会受到影响、不会参与”的认知偏差,探讨社交媒体中大学生群体基于现实的社会风险感知,在面对和消解与自身高相关度的严肃性话题而产生的“第三人效果”的表现和新特征。研究认为,大学生群体的抗争缺乏明确诉求能指,为多元化的理解与话语策略转化提供了可行语义空间。当场景切换时,受访者会根据场景的风险感知进行利己式的译码,从而导致面对同一文本产生不同的第三人效果的现象。

关 键 词:第三人效果 可见性 风险感知 抗争性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