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三元 Zhang Sanyuan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32-142,共11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价值的跨文化传播研究”(18AKS004);国家社学科学基金项目“唯物史观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研究”(22BKS069)阶段性成果。
摘 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群体传播具有独特优势。群体传播是群体交往的产物,随着民族交往向世界交往的扩展而具有跨文化特质,而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真正的群体传播时代的到来。群体传播实质上是价值观传播,或者说是以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就是通过文化交往使中国价值得到世界上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甚至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群体传播,即中国人民以整体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价值形象。在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特别是在网络群体传播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群体整体素质、加强和改善群体传播、提升群体传播能力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关 键 词:群体传播 能力建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